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投稿信箱:

首页 » 姜堰头条 » 海陵区有序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海陵区有序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发布时间:2018-12-09 23:03:37 点击: 来源:
作者:

面对新时代乡村振兴新要求,如何保障改革后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合作制的成功运行,切实推动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泰州市海陵区农工办根据省、市委相关要求,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进、全面提升的方式,有序推进全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促进了农民持续增收。2017年区已完成53个村的股权固化改革,今年市交任务10个村正在进行中。

基本现状与主要矛盾

海陵区地处泰州中心城区,现辖3个镇、5个涉农街道(园区),70个行政村(涉农社区),1051个村民小组。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新建地级市的扩建,加之原有资金资产的积累问题,随之产生的诸如村组与群众之间的利益瓜葛、干群矛盾等等,一些因认识不到位、政策欠落实、运行未严格,行政干扰强而带来的矛盾和问题逐步显现,尤其因人口增减、股权变动而引发的纠纷不断增多。如不妥善加以解决,既不符合振兴乡村新要求,又会影响社会和谐稳定。为此,海陵区农工办在泰州市率先实施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其目的是解决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模糊、功能退化、机制不活、监督不力等问题,进一步规范支出、规范决策,调整分配方式,强化四自管理。

三大举措与主要做法

宣传引导有声有色2006年以来,海陵区农工办多次召开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工作推进会或现场会,及时破解干部群众“怕烦、怕难、怕出事”的畏难思想:一是召开党员大会,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身作则、攻难克坚,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推进改革的战斗力和号召力。二是召开镇街村民代表大会着力宣传改革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强化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引导广大村民直接参与资产管理,努力卸除 “怕失权、怕失利、怕失控”的思想包袱。三是召开户代表大会,即每家出一户代表,集中话政策、谈认识、说想法,变“要我改革”为“我要改革”,使之成为各家各户的自觉行动,从而统一思想、达成共识。

组织领导有点有面海陵区委、区政府将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列为当前农村改革的重点工作,并纳入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考核的重要内容,明确农工办职能部门和人员,具体负责日常协调、管理、指导和服务;各镇街也都相应建立了改革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负责制定和实施具体改革计划工作方案;各改革推行村组建立改革工作筹备小组,具体组织实施。形成了区、镇街、村三级联动、齐抓共管、合力推进,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循序推进。

业务指导有礼有节在改革实施过程中,海陵区农工办注重抓好四个环节的业务指导,即人员界定以改革时点登记在册的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并正常享受村组各项分配的人口才能确定为合作社股东,由各组组长及代表负责人口核实,结果进行公示确认。清产核资由镇街农经人员和村组干部、民主理财人员共同组成清产核资小组,以账面资产为依据,对照实物逐一盘点,盘盈盘亏按规定程序处理,清理结果开会确认,张榜公布。股权设置结合村组实际,合理确定股权量化的范围和股份分配比例。制定章程指导村组按照实际情况制定合作社章程,不搞照搬照抄,千篇一律。通过加强指导,确保改革规范有序推进。

据统计,今年9底,70村(涉农社区)已全部完成股份制改革,量化资产8.38亿元,其中个人股金4.19亿元,集体股金4.19亿元,成员总数15.46万人,全区69家股份合作社完成工商注册登记。

三大成效与五大注重

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的积极推进,成效显而易见——

理清了家底,明晰了产权,由过去的一般集体经济组织变为了以股份合作制为形式的农村新型的集体经济组织。村民成了股民,股额人人有份,收益按股分红,利益共享。城东街道在鲍坝社区开展股权固化试点工作,当年界定成员1103人,量化集体经营性资产8328.73万元。通过明晰产权归属,农民成了真正意义上的集体经济主人,农民变股民,股本红利成了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提升了农民群众的财产性收入。同时,村集体收入也实现了逐年递增。当年,社区实现经营性收入1047万元,股民人均发放生活费近5000元,年终分红人均2000元左右。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也为社区民生事业的开展提供了物质保障。社区特别针对年满60、70、80周岁的老年人,每年发放2160、2280、2400元不等的社区尊老金。社区为所有界定成员缴纳了新农合参保费,成员小病小痛在社区医疗站免费治疗,生大病住院,在新农合报销的基础上,社区还进行二次报销,每年社区公共卫生支出近50万元,基本解决了股份合作社股民看病无医疗保险的后顾之忧。社区还拿出资金为东苑安置小区改造停车位、健身场,安装监控,打造了海陵区首家村级法治游园、2A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一系列民生工程的实施,使得辖区居民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杜绝了不公平,防止了不透明,解决了农村多年来年终分配难、难分配、含糊不清的问题。城西街道招贤社区,过去年终分配时常变动,分多分少,群众心存疑虑,导致刚吵不断,干群不和,通过建立股份合作社以后,直接进行年终按股分红,群众个个心中有底,人人放心、舒心。

消除了隔阂,融洽了感情,打通了干群之间的“最后一公里”,化解了长期以来说不清、道不明的矛盾,让干部轻装上阵,集中精力抓发展、抓收益。城南新胜社区是典型的“城中村”,2011年成立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现有6个居民小组,集体经济合作社成员824人。近年来,社区一班人“强村富民”为工作导向,以“房东经济”为发展方向,积极探索加快集体经济发展的新路子。截至2015年底,社区集体总资产为1.36亿元;集体收入从2011年405万元增长到2015年的1057.8万元;股民分红从2011年4200元增长到2015年5837元。城东丁冯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通过“菜篮子”工程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水、电、路全部到田头,发展高效农业,使老百姓每亩田收入超2万元。

注重了重点突破与面上推进的相互统筹。这些海陵区农工办按照“先易后难、先近后远、先整村推进后向组级延伸”的推进思路统筹安排,面上指导服务与重点指导服务同步进行。在做好面上指导服务的同时,先选择城西街道,后选择城东街道进行重点指导服务,确保当年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注重了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相互结合。改革过程中,在遵循基本原则的同时,坚持因地制宜、一村一策,不搞一刀切,对股权设置的比例及构成、折股量化的办法、收益分配等重大事项,实行一村一策。每年股东大会一般1至2次,理事会一般4次。理事会开得最多的是城西街道招贤股份合作社,一年达到12次。

 

注重了合法性与群众满意度的相互统一。改革过程中,能按照“复杂问题简单化、简单问题程序化、程序问题合法化、合法问题公开化”的思路,以严格操作程序为前提,突出重点,把握关键环节,以广大农民群众满意支持为尺度,既做到规定动作一个不少,又合情合理务实地破解改革难题。

注重了多数人的共同利益与少数人的合法权益的相互兼顾。在制定配股方案时,对上级法律法规政策有明确规定的,按规定办;政策不明确的,尊重民意、发扬民主,通过多召开座谈会,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经社员代表大会通过,做到在合法合情合理的同时,考虑与该村原有政策和实际情况的衔接,以充分体现公开、公平和公正。

注重了推进改革与加快发展的相互促进。改革过程中,要求改革实施单位既要着眼于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妥善处理资产量化和股份合作经营的关系,妥善处理积累和分配的关系,妥善处理集体组织运行和社员利益的关系,又要以加快推进村居改革为动力,进一步提升推进农村社区股份制改革的目的意义与现实效果,从制度上保证改革与发展的相互促进。

今后目标与工作思路

推进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是一项事关全局、面广量大而又纷繁复杂的工作。这项工作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从全区来看,进展还不平衡,对照总体目标,还存在基层认识不到位工作重点不突出工作合力不明显差距。

对此,海陵区农工办下一步将坚持抓改革推进与规范管理并举、抓政策扶持与加快发展并重。切实做到股权固化继承资产变动见底;严格依章运行(选好理事长、开好理事会开好股东大会);助力生产经营转型升级(像新高桥、鲍坝、宫涵等借助城市的拆建,发展楼宇经济借助“263专项治理”发展现代规模养殖业借力招商引资发展现代服务业借力现代企业制度大力发展参股、控股型民营企业加强资本输出和对外投资,保证村社区股合社的资产保值增值,股民得到更大实惠。)同时切实做到加强组织领导,通过不懈努力,按时、高质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为推进城市化进程与城乡共同繁荣进步,促进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作出积极的贡献!   (田金仁 夏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