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法治姜堰 重在知行合一
发布时间:2017-04-30 17:14:59
点击:次
来源:
作者:
当下,正处在改革攻坚期、社会转型期、矛盾凸显期,发展任务繁重,利益诉求多元,矛盾问题复杂。一些部门和负责人在法治建设上存在着学用两张皮的现象,凸显出对法治精神的推崇、法治思维的培养、法治方式的使用和法治力量的凝聚的重要性,显示出法治建设既需要“一把手”的重视,也需要各层各级强化实干意识。作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如何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解决改革发展、维护稳定中遇到的问题,我认为:
建设法治姜堰,在依法执政上要做到知行合一。要恪守以民为本、为民执政的理念,不断提升领导干部法治素养,提高依法决策能力和水平。紧扣领导干部核心层面,创新工作举措,深入推进学法、尊法、守法、用法、述法等要求落实,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水平。要注重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促进“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五步程序的落实。进一步健全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确保出庭出声出效果。
建设法治姜堰,在依法行政上要做到知行合一。运用法治思维是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前提条件,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把合法性作为思考问题的前提,无论是决策还是执行,都要保证目的、权限、内容、手段和程序合法。加快法治政府建设,要在依法履职、依法决策上下功夫,严格规范文明执法,晒权力“清单”,进一步压缩行政审批事项,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要在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上下功夫,进一步放大人大执法检查票决制、政协民主监督制的作用效果,推进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两法衔接”平台高效运转,建立完善网上移送、网上受理、网上立案、网上监督机制。
建设法治姜堰,在公正司法上要做到知行合一。深入推进司法责任制改革,积极推动员额法官、检察官发挥作用,提高能力水平担当意识,确保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要在提高司法公信力上积极探索,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司法,不断完善在审判中引入社情民意等创新载体,注重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使审理结果合法、合情、合民意。完善调解员派驻法庭机制,推进诉调对接,节约审判资源和效率。继续深化司法规范化建设,不断提高司法公信力。要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同时要发挥司法对社会治理领域的监督作用,积极探索构建刑事案件被告人诉前社会调查,不断强化民事执行监督。
建设法治姜堰,在凝心聚力上要做到知行合一。大力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区镇村三级法律服务平台,深入推进多元化公共法律服务队伍建设,培育一批公益社会组织,进一步壮大公共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让群众在家门口既可以选择“专家门诊”,又可以选择“社区医生”。把握法治建设的群众性,培育全社会法治精神。促进全民参与和专业法治队伍的人才支撑。推进多层次多领域,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培育法治文化,打造一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法治队伍,突出抓好政法干警这支骨干队伍。打造一批贴近群众的工作平台,做实一批群众乐见的宣传阵地,完善一批群众参与的工作模式。
袁勤(作者系姜堰区委政法委副书记、区综治办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