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投稿信箱:

首页 » 三泰人文 » 中国骄子 溱潼精英 院士三兄弟之一:李德群

中国骄子 溱潼精英 院士三兄弟之一:李德群

发布时间:2016-03-29 19:21:44 点击: 来源:
作者:政协溱潼工委 花红梅 胡亚亭

 千年古镇溱潼,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作为世代居住的李姓,从这里走出去的名人雅士遍布全国各地。据政协溱潼工委最近专题调查和不完全统计,李姓在外担任正处和副教授以上学者就有一百多人,其中李德仁、李德毅、李德群三兄弟院士更是名扬天下。溱潼院士旧居今年初已将弟兄双院士的解说改成三兄弟院士的说法。据李德群堂妹李佩璜介绍,她父辈弟兄十二个,她爸是老大,李德仁、李德毅是她四叔家儿子,李德群是她五叔家儿子,三位院士都是她的堂兄。

  李德群教授19458月出生于溱潼,196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系,1980年获华中理工大学硕士 ,1986年 赴美国当访问学者一年,现任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学院院长,2015年光荣当选为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院士。                                                                                                                           

  三十多年来,李德群一直潜心研究材料成形智能化和塑料注射机智能技术及应用,引领中国“智能制造”行业的发展。据镇上老人和李德群的亲戚们介绍:他是一位善于动手动脑的专家学者,曾在农场和基层工厂干过10年。在那知识一度贬值、“臭老九”社会地位低下的年代,作为一名清华大学的高材生,毕业后被直接分配到宁夏灵武农场当农民。刚开始,他的心理落差很大,但很快发现当地人对他非常友善,也很渴望学习知识,并为他在一线的生产、生活提供了许多方便。李德群也以自己渊博的知识回报当地人。尽管当时农场劳动强度很大,甚至于超负荷运转,但李德群因地制宜,就在农业机械化革新改造上动脑筋、想办法。他起早摸黑发挥聪明才智改善农场劳动环境,减轻了人们的劳动强度。在湖北潜江,李德群又当过5年工人,他在短短几年内,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机械厂改造成为一个相当先进的环保设备厂,他的才能因此受到厂领导的重视,也为李德群以后对材料成型研究夯实了基础。李德群在跟同事们聊天时,曾多次动情地说:“那个十年,经过人生的跌宕起伏,让我最大程度地学会了磨练意志,努力克服各种困难。”那十年李德群在精神、体力、智力、技术等方面都有很多收获,也让他懂得更加珍惜现在的科研生活。

1978年,离别武汉十五年的李德群,以优异成绩录取华中工学院研究生。当他拿到录取通知书时可谓百感交集:“进入华工后,我才有可能重新拿起课本,开启人生新的征程,真正开始学术研究。”当时他的导师肖景容教授结合学科前沿和实际需要,为他确定了塑料注射成形模拟的研究方向。李德群倍加珍惜拨乱反正后这来之不易的学习和科研机会,他认为,正是导师的高瞻远瞩和循循善诱,才让自己走上了科学研究的快车道,从此步入了塑料注射成形模拟和模具CAD/CAE/CAM的科研之路。1986年,李德群应邀前往美国康奈尔大学担任访问学者。一年多的美国之行,大大拓宽了他的视野,提高了研究能力,让他认准了塑料注射成形智能化的发展方向。由于当时的塑料注射存在着多重缺陷,很难在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带着改变现状的决心,李德群带领他的团队开始了长达三十年的艰苦攻关。

不论是学术论文还是应用实践,李德群一直以敏锐的目光投入塑料注射成形模拟技术的研究,大胆而勇敢地走在行业的前列。针对塑料注射中面模型的缺陷,李德群经过深入的思考和调研,提出了表面模型的概念并开发出基于表面模型的模拟软件,率先在国际上发表相关论文。随后国际专业杂志Modern Plastics以整版篇幅专题报道了他的研究成果。随即这一成果也很快成为国际研究热点。美、英、德、日等50多个国际研究机构还引用了他表面模型的论文,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Cardozo教授给予高度评价:“表面模型的概念是注射成形模拟历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上世纪八十年代,由于塑料件制造技术不过关,我国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模拟软件,大量的成形模具需要依靠进口。而李德群以此作为他和他的团队一个亟待解决的行业难题,终于在九十年代初率先开发出国产塑料注射成形模拟软件并实现了工程应用。

 再如:塑料注射成形集成模拟软件——华塑CAE,是李德群研发的又一成果。在李德群和他主持的数字化成形团队的努力下,塑料注射成形模拟和金属铸造模拟、板料成形模拟软件一道,现已成为我国材料成形模拟领域的知名品牌,目前已有600多家单位应用,覆盖家电、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的龙头企业,产生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2005年,李德群又看准市场,将精力集中到成形装备智能制造方向上。他看到我国塑料注射机保有量达100万台之多,但传统技术普遍陈旧,无法实现能量按需供给与精确控制,产品质量的一致性难以保障。对此,李德群认为,如此量大面广的行业,一旦做出技术创新,其产生的价值将不可估量。他在成形模拟的基础上,将工艺参数自动设置、自适应注射等智能技术应用到注射机上,提出了在线反演的注射速度平滑优化、工艺曲线的二级闭环控制等方法,成功开发出智能型注射机。经国家权威机构测试,其能耗低于我国及欧洲最高能耗标准,响应时间、位置精度等关键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显著提高了注塑产品的重复精度、良品比例和生产自动化程度。2012年,塑料注射机智能技术及应用成果获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 

 据他的同事介绍:当初没有多少人看好智能成形装备的研究,都感到这类研究耗神费力。但李德群和他的团队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经过十年来的悉心研究和艰苦拚搏,终于研制成功智能控制系统和智能型注射机,真正是十年磨一剑,令国内外同道者佩服。

 从表面模型的提出,到模拟软件的开发,再到智能装备的制造,李德群院士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经历了从理论到实践、从工艺到装备的全过程,为我国塑料成形加工学科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尽管他正跨入古稀之年,但有着像年轻人那样心态的李德群仍然坚持每天锻炼。乒乓球是他最喜欢的运动,他认为有个好身体才是进行学术研究的前提和保证。当选院士以后,他又给自己明确了新的研究课题,冲刺德国制造业高科技战略目标—工业4.0。为了完成新的攻关任务,他将继续坚持锻炼的习惯,以健康体魄迎接新课题的挑战!

李德群院士寄语年轻学者四点希望:一要明确目标,一个人如果没有人生的目标,条件再好也将是一事无成,对自己的成长要有阶段规划,这样才有动力;二要坚持一步一个脚印,在学术上打下坚实基础;三要重视实践应用,这样才能在适合的场合下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四要锻炼身体,保持健康,因为身体是科学研究的本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