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1-20 22:14:19
点击:次
来源:
作者:
姜堰区粮食部门以推行“优质优价优服务”,促进农民增收,化解粮食仓储库存压力,降低储备粮轮换经营风险,助推粮食产业转型发展。今年9月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之一;近三年绩效综合评价位列榜首。
建基地示范引领。自2013年该区被列入全省唯一的国家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县区以来,农业适度规模种植逐年增加。该区粮食部门依托姜堰良好的地理生态优势,按照循序渐近的原则,建立绿色稻米生产基地。自2013年起,该区粮食购销总公司在辖区兴泰、桥头、沈高等镇推广优质订单种植,引导农民按市场需求安排生产,合理调整种植结构,截止目前已建立优质粮源基地16.2万亩。
签订单优质优价。按照区政府关于扩大订单农业覆盖面的要求,该区粮食局成立区粮油产销行业协会,并指导15个镇成立镇粮油产销行业协会(合作社),建立“公司+合作社+农户”粮食订单三级平台机制。区粮食购销总公司通过各镇粮食产销合作组织联手与家庭农场、种田大户签定稻谷、小麦订单。推行“三种订单”模式,即:普通订单,对普通品种则按随行就市或托市价组织收购;优质订单,对优质订单由粮食购销总公司统一供种、统一生产管理、统一预约加价收购、统一专仓收储,正常高于普通订单收购价0.02~0.10元;特殊订单,对特殊优质订单,如稻田养鱼、稻田养蛙、稻田养鸭、稻田小龙虾、蚊帐大米等,另给予每亩500元补助,同时包产补偿。对信誉评级在3A以上的家庭农场,实行优质订单预付金制度,解决家庭农场资金困难。收购的优质粮食部分作为储备粮轮进,部分作为加工“姜堰大米”品牌大米原料,充分体现优质优价理念。
强服务提供保障。为确保订单粮食不因天气而受损或发生品质下降,该区合理布局烘干服务点,区财政拿出2800多万元,在5000亩粮田区域内建立一个烘干服务中心,全区已建立为农服务综合体117家。2014年以来,区粮食部门筹措资金近2000万元,在国有粮库添置烘干设施124台套,日烘干能力600吨,以成本价为粮农提供烘干服务,有力控制了粮食质量风险。此外,增置大量除杂设备,毛粮入库,净粮入仓,从而保证了订单粮食的品质。
出政策防范风险。该区政府制订了《姜堰区优质粮食订单风险基金管理办法》,由政府安排奖补资金20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设立优质粮食订单风险补偿资金。具体实施依托区粮食购销总公司,与家庭农场规模经营种植实施粮食订单生产,通过推广优质品种,不断提高粮食产品质量标准,实现优质优价,提高规模经营主体的经济效益。当订单生产的优质粮食市场价格出现大幅下降、低于订单价格、出现较大经营亏损时,由区粮食局组织审计、财政、农业等部门研究方案,报区政府批准,对区粮食购销总公司按一定比例给予补偿。
创品牌开拓市场。该区粮食局积极争取与上海、福建等地粮食销售企业联手推荐“姜堰大米”品牌,以“品牌建设”为重点的粮食全产业链不断完善。区粮食局积极拓展市场,一是通过创建国家放心粮油示范县(区),建立销售网络。目前全区共有29家放心粮油专柜(店),由米业公司统一配送,统一销售价,市场份额不断扩大;二是对外经销,着力打造品牌。目前已与中石油系统达成代销协议,并在福建、上海等地落实了稳定的客户。三是积极探索线上销售方式,4月份在淘宝天猫商城举办“姜堰大米节”, 2小时内所有备货被一扫而空,每位客服平均每小时接待客户超过300人,总订单2万件,100吨大米可谓被“秒杀”,创出线上点购奇迹,线上销售成为新的增长点。
黄荣(作者系泰州市姜堰区粮食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