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5-19 10:16:38
点击:次
来源:
作者:高泰东
第一排:刘素英、徐景春、王佩霞、许 馨、宋朝珍、李秀珍、张棣华、全 畅、唐梅英、姜月玲、王云秋(严双九未参加)
第二排:(校长、主任、老师)王金泉、孙永年、陆文华、王献廷、李文俊、陈万庆、李节之、石长安、袁 淮、刘永津、钱祥甫
第三排:朱孝志(老师)、曹家和、孙 杰、王振汉、程 强、田式光、徐根林、储顺林、王家振、严德明、移准荣、刘子林、左惜玉、李 泽、花圣 旺
第四排:刘觉仁、张顺益、高泰东、肖苏林、王明礼、顾椿红、宋凤池、姜近枢、贲有祥、王金容、王金钰、孙之茂、刘德仁、沈尔顺
第五排:齐 平、高泽甫、潘宝国、倪玉龙、张 顺、程宏林、方增善、徐德祥、花立中、王友兰、徐晓春(孙新民未参加)
1966年6月的一个下午,天气晴朗,学校专门从小镇照相馆请来了师傅。我们忙着往教室前的土操场上搬板凳、课桌。在等人的当儿,我一看自己的衬衫上有几块补丁,忙到宿舍换,宿舍的一件更不如,于是我干脆脱了衬衫,只穿背心去照相。班主任孙永年老师朝我望了望,似乎想说什么,但没说。结果除了我,还有两位“背心哥”,这就成就了世界上罕见的有穿背心的高中毕业照。除了3个“背心”,余多数着长袖或短袖衬衫,还有几人竟然是春秋衫。在场衣衫非黑即白,没有一件鲜亮、挺括的。高考在即,全体师生都憋着一股气:用出色的成绩,让祖国挑选!照相师傅真是不凡,除了安排“蹲坐、平坐、站地、站凳、站桌”的5排,选了教室作一侧的背景,他还特地选了4棵树作为我们的主背景,那可是里下河最常见的杨柳树呵,平凡、挺拔、耐涝。安静的教室,精神的师生,飘动的枝条,使得我们的毕业照摆脱了呆板,充满了勃勃生机。
2015年,为了次年的“纪念高中毕业50周年同学会”,我想在家乡媒体上造点“声势”,就想到“高中毕业照”。历经动乱、恢复高考、上大学、多次搬家等变迁,我竟然还真的保存下来,但照片发黄不说,许多同学脸上都已模糊不清。向健在的同学征集,肖苏林积极响应,发来电子邮件,打开一看,品貌也不理想。过了些日子,张棣华发来一张,令我欣喜若狂:虽然发黄,但非常清晰,人的面容一点都没有“走”。
2016年,用张棣华保存的毕业照,在同学聚会前的3月6日,我在《泰州晚报》的《方志》版发表《五十年前毕业照》,于是“泰县溱潼中学1966届高三班”首次图文并茂地在媒体上亮相。照片中校长、主任、老师12人,学生50人,共62人,孙新民、严双九(女)因病回家休息未参加。
2016年以来,我将这本纪实文学定名“1966年我们读高三”后,就一直考虑书的封面设计。前后想了约10种方案,如一男一女同学在校园复习备考,背景就是里下河风光的母校溱潼中学。半年后否认,因为书的内容是“班级”。接着想到用母校的实景:蜿蜒的五四长堤,堤上垂柳依依,师生同行,堤两边全是水,52只(一只不多,一只不少)水鸟从芦苇处起飞;远处校园,校门上“溱潼中学”四字成弧形,教室、操场、红旗……整天沉浸在美好的画面里,不能自拔。
2017年底,我请本地艺术家陆明为书名置一方印,待看到图案,见印不方,左边上端缺了一大角,成“h”的对称形。文字竖排篆刻,3排分别是“一九六六年”“我们读”“高三”。问其原因,说“高三上不去了”,原来是独具匠心!
与此同时仿佛灵光一闪:为什么不能把张棣华保存的全班毕业照用到封面?我把想法告诉陆老师,他说可以,于是我将毕业照用微信发给他。过了2天,他让我去看效果。他的设计是,将图片的横幅裁剪,放大图像从封面越过书脊到达封底,书脊上的人物就被去除了。我问:为什么将横幅裁剪掉?答:图片是翻拍的,横幅成弧形放到封面上很难看,再则,因为手写字的缘故,横幅一头大一头小。我说:我的想法是将整幅图片放在封面上,保留横幅,以对应书名。答:如果你这样坚持,就得把照片原件给我,扫描后修复。
2018年1月29日,我给同学张棣华发出微信:书的封面拟用你保存的毕业照,此照在哪儿?设计者要重新扫描,因你翻拍的图片不平整。是我去扬州取,还是你带回来?不足1个小时,张棣华答复:照片在姜堰,我处理好手头事情,争取1号回姜,到时联系好吗?我回:太好了,回来千万别忘了。2月1日下午,接到张棣华微信:下午1点多到家,翻了半天,终于找到了。按照约定时间,晚7时,我带上一本硬面书,火急火燎去了她家取了照片。次日一早,我就把照片送给陆老师。陆老师扫描后,本着“以旧修旧”的原则,精心修复,一张集“沧桑”与“清晰”于一起的图片出现在我的眼前,我的心笑开了!夜半醒来想到,图片上的年月是“66.6”(即66年6月),作为公元纪年不规范,而且现在已经是21世纪了,应修改为“1966.6”才好,但“66.6”紧靠着“留影”2字,这个“19”没法插……这样无聊担心地想着,不觉到了天明。一大早给陆老师电话,未开机——人家准是熬夜了。反复打,终于开机,说了想法,心悬着,就怕他说“不好弄”。岂料,答复是“好弄”!经过他的神奇操作,我的想法得到圆满落实。好开心!
如今,我的思路经陆老师认可后精心设计,封面完成。虽然1966的高考废止,但陆老师给出的封面主色调是蓝色,天空的蔚蓝,大海的蔚蓝,给人以希望。书名是“1966年我们读高三”,图片是“1966年我们读高三”,印章是“1966年我们读高三”,题签人莫砺锋教授心里呼唤的仍然是“1966年我们读高三”!这样的设计,用艺术家陆明的话说:这本书在北京王府井书店也毫不逊色。
一眨眼,五十多年过去了。照片上10位同学走了,健在的同学,如今都老得白了头发。我们留不住匆匆岁月,却借高中毕业照留住了青春的模样,留住了仿佛一生都拥有的芬芳。
感谢同学张棣华!
感谢艺术家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