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投稿信箱:

首页 » 姜堰头条 » 军魂依旧照夕阳

军魂依旧照夕阳

发布时间:2019-10-27 10:43:27 点击: 来源:
作者:

 

--记泰州市姜堰区“最美退役军人”吉荣华
 
    

 


 

   这是一个服役28年、有着52年党龄的转业军人:

曾参加抗美援越、从事战地救护历时18个月,在火线入党;回国之后,被选中首次送上海军医大深造,学成归来又赴中医进修。今年“八一前夕被评为姜堰区首届“最美退役军人”之一。

他就是家住泰州市姜堰区罗塘街道康华社区、原中医院门诊部主任、76岁的吉荣华。

近日,笔者寻访了这位的退休老军医,听他讲起一件件凡人小事,分明感受到吉老那依然不老的火热心、跳荡的军之魂。

在社区,有这么一对夫妻俩,常常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发生吵闹,有时还会动手,你扔盘子、他摔碗。爱管“闲事”的吉荣华路过这里,不当看客,不看“热闹”,而是挺身而出,上前一把拉开那个男人,一边问清吵架原因,一边进行劝解。“两口子过日子,哪有勺子不碰锅沿的”,他说:“夫妻合的一张脸,哪有个谁对谁错?当初有缘才相会,一路走来不容易!为一点芝麻大的小事,吵的面红耳赤,值得吗?!”

经过一番说服和交心,男人终于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羞愧地低下来,主动给老婆说了声:“对不起,都怪我脾气急,以后保证再不动手了!”转身又对吉老说:“主任,谢谢你了,我绝不辜负您老的一番好心!”
    一晃几年过去了,这两口子再也没有红过脸、吵过架。有时在小区溜达,看到吉荣华,老远就给他打招呼,以至如今成了好朋友。

今年夏天,家住康华新村的刘某,擅自改变原住房结构,将坐南朝北的一堵墙,向外拓展了20多公分,违规装上玻璃门。有人举报到社区,刘某得知后,暴跳如雷,气势汹汹冲进社区办公室,拍桌子、敲吧台,气得工作人员脸都青了。正巧吉荣华路过,得知缘由,连忙将刘某人拉到一旁,劝解当中既和颜悦色,又不乏批评:“人家反映也属正常!都是小区人,有话好好说,何必大动肝火?况且你还有高血压,这么急躁,犯得着吗?”一番话,让对方冷静了许多,吉荣华趁热打铁,话锋一转,指出其行为的危害:“你想改变房屋结构,应当及时请示主管部门,得到许可才行。承重墙一旦出现问题,你能负担得了这个责任吗?”刘某一听说得也是,慢慢转怒为消,态度诚恳地说:“吉老呀,俺听您的,让您操心了!”

 前一时期,康华社区散养狗有30条之多,有的一个家庭就养有两条狗,小区内不但狗粪随处可见,入夜吠声不绝于耳,而且经常发生狗伤人的事,行人安全和车辆通行都受到严重影响。社区钱书记让他起草一则公告,要求养狗居民对自养狗加强管护。吉荣华对此十分热心,当作自己的分内事,研究、思考,他认为:随着养狗热的升温,如何防治狗患日益成为公共管理不能回避的问题。约束养狗行为有必要借鉴国外经验。吉荣华翻阅相关报道,发现很多国家的宠物狗管理制度都很细致,甚至近乎苛刻,居民养狗绝不是一件轻松随意的事情。反观国内,养狗环境可谓太过宽松。养狗是很容易,但管住和养好狗则非易事,它考验着主人的责任和社会管理能力。他觉得:如果狗患成灾的问题得不到有效控制,居民尤其是儿童的人身安全随时都可能受到威胁,甚至会造成邻里矛盾的加剧、社区和谐的缩水。
    鉴于家庭恣意养狗已经越来越影响着公共秩序,为此,他特意撰文,在姜堰日报上呼吁养狗热降温刻不容缓。此举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康华社区附近有个农贸市场,自产自销农家蔬菜的老太婆、老大爷前来摆摊设点,交易当中买主付钱需要找零时,免不了发生零钱不够的现象。正在为难之时,同样买菜的吉荣华见此情景,总会不假思索地替他们把不够的钱垫付上,让双方现场成交,免除尴尬。老人很感激,称他是活“雷锋”。吉荣华回答:“谁没有个急事、难事”,他说得好:“因为我有这个能力,帮助别人,多做点好事,心里挺舒坦的,何况是为数不多的钱!”

吉荣华有个外孙,上康华实小幼儿园,每天上学、放学,他都要去按时接送。此时正是上、下班高峰期,人声鼎沸,过往车辆川流不息。作为接送孩子的家长,吉荣华同样每天要经过斑马线,交通安全显得格外重要。每次接送,看到有车辆过来,他不仅仅只图照看好自己的外孙,而是习惯性地维护交通秩序,主动打手势,示意司机停车或者慢行,让孩子们先行。那姿势、那身影,活脱脱一个编外“交警”。不少孩子家长见此向他投去赞许的目光。他说:礼让不仅是一种文明,更是一种高尚!

作为一名军转干部,吉荣华当年是以副团职身份转业的。转业前,地方相关部门已答应部队对等安排。可谁知阴差阳错,等到吉荣华拿到转业报到通知书时,却怔住了:他被安排到县城中医院任门诊部主任,这显然不符常理。但吉荣华很快平静下来,二话没说,毅然服从组织安排。
    对此,亲友不解:你参加过抗美援越,出生入死;妻子嗔怪:你在部队28年,是我把两个孩子带大;战友也鸣不平:你立功受奖一大堆。吉荣华却不以为然地笑道:“比起那些牺牲了的战友,我已经够幸运的了,还有什么理由向组织伸手要这要那呐!”

不张扬,不显摆,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直到妻子去世,做儿女的都不知道他获得的功勋奖章如此之多。女儿埋怨:不把她当家里人看待,这些东西百年之后都带到地下去了。吉荣华说:“几十年都过来了,没有必要去炫耀!”

回到地方,吉荣华从不以功臣自居,而是一直保持着军人的作风,时刻不忘自己曾经是一名军人。在职期间,门诊范围各科室无一起医疗差错和医疗事故,更没有发生收受红包现象,受到社会广泛赞誉,每年年终总结评比,他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从医50余年,尽管人已退休,但救死扶伤的责任感已经深深地烙印在他的心中、流淌在他的血液里。